首页 >> 资讯中心 >>动态资讯 >> 河南省推进乡村与振兴:新时代青春之歌 我的家乡成了“网红村”
详细内容

河南省推进乡村与振兴:新时代青春之歌 我的家乡成了“网红村”

时间:2022-12-20        阅读

导语

聆听先锋故事,感受榜样力量!近日,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会同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联合出版《新时代青春之歌——“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有声故事集》,生动展现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扎根乡村吃苦奋斗、成长发展、建功立业的心路历程和奉献情怀,引导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陈村镇槐北村,有一幅奇特的图景:近7000个房屋墙面上绘制了各式图画,墙面上高3米多、手持烟囱“火炬”的卡通小猪“猪小北”用热情的微笑欢迎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村里还有一条“猪小北”产业文化街。

这些都源于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当初对于“网红”经济的思考。她说:“‘猪小北’现在是我们村的吉祥物,也是代言人,从去年9月到现在,已经吸引了两三万名游客来槐北村‘打卡’。”

槐北村是张凌云的家乡。十多年前,父母为了供她读书起早贪黑劳作,希望她以后在城里安家就业,不用再回农村过苦日子。没想到大学毕业后,张凌云选择回家和父母一起养猪,从一开始不被理解地埋头苦干到创建公司,发展循环农业,带领乡亲们依靠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十多年间,他们一砖一瓦地建造猪舍、建起一个个蔬菜大棚,看着瓜果开花成熟,游人如织,曾经给自己立下留村四年期限的张凌云不愿也不舍得离开这里。

早在几十年前,生猪养殖就是槐北村的主导产业,村里还有专业养猪的带头人。张凌云的父亲也是靠养猪,负担起一家老小的生计。她大二那年,村里从外面购买的仔猪出现了疫情,整个村子的养猪户都损失严重。有一天,放假在家的张凌云和妈妈一起在厨房忙活,从窗户看见父亲从养猪场回来一脸愁容,但是等到父亲掀开门帘,一看见她,便立刻转换成笑脸。

那一年的学费,也是父亲向乡亲们借钱给她凑齐的。这件事让张凌云毕业后留在城市的想法动摇了。张凌云见过父母日夜为这个家操劳的身影,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在只有一个电灯泡的昏暗光线下,加工饲料。“我怎么能自己安安稳稳地待在城市,让上了年纪的父母继续辛苦养猪,供弟弟妹妹上学?”作为家里的老大,她想替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临到毕业的时候,张凌云下定决心回家。她给自己定了个期限——四年,等到弟弟妹妹都毕业了,父母不需要养猪了,她再回城市找工作。

那是2011年,大学毕业生回村养猪可以说是个大新闻了。张凌云的这个决定连父母都不同意,父亲几乎三个月都没怎么跟她说过话,母亲则时常劝她去城市找工作。

外界的眼光更是给张凌云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刚回来时为了避免跟邻里接触,她每天两点一线,从家到养猪场,甚至不走大路,从麦子地里穿过去。加工饲料,去猪舍喂猪,清理粪便。每天从又脏又臭的猪舍出来,全身上下都是猪粪的味道,洗都洗不掉,当年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却选择默默承受这一切。

槐北村是一个养猪大村,全村养殖户最多时达200多户,年出栏生猪3万多头。村里养猪的人多,但仔猪一直依赖外购,防疫、运输风险大。对此前发生的仔猪疫情,张凌云心有余悸,她想,为什么不能自己养母猪繁育仔猪呢?

2011年下半年,张凌云说服父母一起筹建养猪场,用家里的积蓄和贷款引进了母猪。她说:“当时的想法很简单,通过自繁自养,把小猪仔卖给农户,减少成本,风险也小。”

image.png

张凌云在猪场工作

事实证明,这条路子是通的,养猪场规模一点点扩大,短短两年,通过推进繁育场和养猪场公司化运作,张凌云的养猪事业已呈现出良好势头,由她创建的宝鸡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养殖效益连年攀升。

养殖户持免疫证明才能进市场交易,以前是拿个“小本本”做记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越来越严格,需要网上录入档案。村里的养殖户大多年龄大,很多人连电脑都没见过,更别说用电脑录入信息了。没有免疫证明,猪上不了高速,进不了屠宰场,着急的养殖户来找张凌云帮忙录入免疫档案。她一听马上答应,想到自己还能帮上忙,心里特别开心。后来,全村200多户养殖户都来找她帮忙,白天她在养猪场里忙,晚上在电脑前挨家挨户录入免疫防疫档案。

从这以后,张凌云和村里其他养殖户的接触开始多了,这个“小年轻”也取得了他们的信任。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张凌云绕开经销商直接跑到饲料厂去对接,找宝鸡市兽医站的专家来给农户做培训,讲解如何科学饲养、如何防治秋季猪的哮喘病、如何购买仔猪和饲料、如何免疫防疫,张凌云和村里的养殖户建立起了紧密的链接关系。她说:“我们其实是命运共同体,有什么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从靠经验养猪,慢慢转变为科学化养猪。”

槐北村是陕西省“一村一品”生猪养殖示范村,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村里养猪规模的扩大,新的问题产生了。猪越来越多,地里容不下这么多肥料,村里猪粪堆积如山,夏天苍蝇乱飞,槐北村被别的村子称为“臭村”。张凌云意识到,产业要长久发展,必须要进行环境治理。

她通过外出考察,向大企业学习如何处理废弃物。张凌云建立肥料场,把村里养殖户的猪粪统一收集起来生产有机肥料,建设沼气工程,不仅给猪舍供上了地暖,还免费为村民安装了输气管道、沼气灶头和卡表,通上了沼气清洁能源,并以企业“补贴”的形式,每方沼气仅售价1元供给农户,全村共安装沼气327户,对村里38户贫困户免费供气。

张凌云探索出了能源良性循环的“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循环养殖模式,使农产品、废弃物互为原料,再收集、再利用。目前,她的公司已建成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占地810亩果蔬种植基地、年产4万吨有机肥加工中心和年产20万立方的大型沼气工程。

每年果蔬种植基地里的第一批收成会最先送到村民家里。张凌云带着公司的党员们一起开着大车,挨家挨户去分瓜果。2015年开始,她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积极探索助力创业,采取“安置就业,变农民为工人”的模式,大力引导、吸纳贫困户参与养殖基地生产,变“输血”为“造血”,带动全村20户贫困户稳定脱贫。

image.png

张凌云(右一)在给村民送西瓜

2018年,宝鸡市选举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张凌云在候选名单里。考察组来村里找村民谈话,结束后要走时,村里的一位大叔骑着摩托车追上考察组,考察组还以为要反映什么问题,没想到大叔把手里的塑料袋塞过来,袋里装的是自家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大馒头。他说:“凌云是我们的好闺女,你们一定要把她选上。”

后来张凌云听说了这件事,深深地被善良的村民感动,她说:“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价值感,大家的认可和信任也是支撑着我做下去的动力。”

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张凌云全票当选槐北村党支部书记,群众的信任给了她干事的信心。这一年来,她更忙了:组织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开办“田间学校”,邀请各地专家教授、技术骨干为农户进行专业辅导和技术指导;去江浙示范村考察,学习推广村子的主导产业,推出槐北村代言人“猪小北”和建设产业文化一条街;给村里安装路灯、建造公共卫生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筹划建设万头养猪园,向上争取资金,不用村民掏钱,人人持股,从原料、养殖、加工,用“猪小北”串起一条产业链,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现在,科技已经融入槐北村的乡村振兴计划中。2021年12月,槐北村被陕西省评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还建立了生态循环农业博士后工作站,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村里试验再推广。

更让张凌云欣喜的是,村里的年轻人多起来了。“年轻人回来了,是看到了村里的发展希望,有就业的岗位,有创业的平台。”

扎根乡村十多年,从23岁到35岁,张凌云一步步成长起来。她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全国三八红旗手”“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面对这些荣誉,张凌云说:“我赶上了好时代,唯有把自己岗位上的事情做好,才能让荣誉实至名归。年轻人只要肯努力,在任何地方和行业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来源:创青春

编辑:杨绅

  • 电话直呼

    • 0371-56266256
    • 15638801952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