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焦作 >> 河南省推进乡村与振兴 河南武陟——特色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
详细内容

河南省推进乡村与振兴 河南武陟——特色产业拓宽乡村振兴路

时间:2023-07-21     【转载】   阅读

1677918104539700.jpg

一朵朵羊肚菌饱满肥厚,菌香沁人;一棵棵红薯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一朵朵小菊花竞相绽放,清香扑鼻……初夏时节,行走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广大乡村,发现这里的特色产业蓬勃兴旺,处处尽是美丽“丰”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近年来,武陟县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羊肚菌“唱”起丰收曲

85335580_e3c403e4-13dc-40f6-9be2-9ae1ab1c711a.png

当前正值羊肚菌成熟采摘期。在武陟县小董乡北归善村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菌棚里,一朵朵羊肚菌撑起褐色的“小伞”,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密密麻麻,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忙着采摘,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长期在合作社务工的北归善村村民关新明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他一步一弯腰,小心翼翼地在菌体靠近土地的部位一刀划过,一朵羊肚菌便采收成功。他一边把手中的羊肚菌放进采摘桶,一边笑着说:“一有时间我就来这里干活儿,离家近,活儿也不累,一天能挣100多块钱。”

据了解,羊肚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从2019年开始,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治国就摸索种植羊肚菌,并逐步扩大规模,从刚开始的试验种植发展到现在的110个小拱棚,已吸纳60多名村民就业。

“小拱棚经济实惠,在羊肚菌生长期随手就能搭起来,过季后就收,不占地儿。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发展500个小拱棚。”陈治国说。

近年来,广惠种植专业合作社不断探索“林下经济”,充分利用“冬闲林”资源,将具有冬种春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特性的羊肚菌作为新的增收点,采用“树上养蝉、林间种羊肚菌”的高效种植模式,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完成种植和采收。待羊肚菌采摘结束,又将迎来夏蝉丰收,从而实现“一林两用”,分季节错峰生产的种植方式,既有效解决了土地季节性抛荒问题,又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下一步,村‘两委’将积极引导合作社流转土地,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种植队伍,通过多元化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北归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小芳说。

红薯苗育出新“薯”光

眼下,红薯苗进入销售旺季。在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红薯育苗基地,一座座大棚坐落有序,田间地头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每年4月初红薯苗开始售卖,每天来我们村买红薯苗的客商络绎不绝,一直持续到6月初。”塚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常小刚介绍说,“我们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苗种成活率高、产量高、杂病少,因此我们村培育的红薯苗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方圆几百公里的客户都来买。”

塚头村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育红薯苗已有近百年历史。近年来,塚头村立足红薯苗种植优势,淘汰传统火炕育苗,改为温棚冷炕育苗,建起了132座红薯育苗大棚,红薯繁育基地达700亩,年产红薯粉40多万公斤、纯手工红薯粉条30多万公斤,年产值达900余万元,红薯产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

为了大规模发展红薯产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前年,塚头村“两委”将全村10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成立“塚头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土地租给育苗大户经营。同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起来。

“一座大棚有400平方米,上半年主要育红薯苗,下半年可以种几茬小青菜。我今年育了18座大棚,品种有商薯19、西瓜红等。”育收薯业合作社负责人孙俊杰介绍说,大棚里的红薯苗都是从河南省农科院引进的,今年剪苗留种,明年育苗,收益是一般农作物的几倍。

为拉长产业链,塚头村“两委”对两处空宅院进行改造,作为红薯粉条加工车间,用传统工艺加工红薯粉条,并注册商标,打造绿色有机高端的特色农业品牌,初步形成了集红薯育苗、规模种植、产品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小菊花飘香富民路

85335580_d37ef66a-140f-4c94-8dcc-a0b881c64ff1.png

走进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乡村振兴基地,5座温室大棚依次排开,棚内种植的菊花进入盛花期,色如白雪,香气扑鼻,工作人员正忙着将成熟的菊花采收、分拣、打包,一片忙碌的景象。

“这里种的都是‘优香’白菊,主要用于祭祀,每座大棚里大约种了四万两千株,能产出8万支鲜切菊花。”武陟县五方合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丁雅丽说,“现在正是菊花采切的季节,一天能采2万多支鲜花,主要销往郑州、广州、上海等地,一支花能卖六七毛钱,一个大棚一季能收入五六万元。”

去年,老催庄村积极向上级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投资150万元新建5座温室大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并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引进武陟县五方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业技术人员发展大棚菊花种植,利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培育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一朵朵美丽的小菊花托起了群众“致富梦”,实现了群众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双赢。目前,村里有25人长期在大棚内务工,其中脱贫户4人。

“家里不忙了就会过来打个零工,主要是除草、打药、采收菊花等,一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一天干8小时也不累,我感觉很满意。”在大棚里务工的老催庄村脱贫户宋天有说。

“下一步,我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再扩建10座大棚,把大棚菊花产业扩大两倍,再为村民提供50个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老催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国庆说。(周武申)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张艺

乡村振兴最新尾图.jpg

  • 电话直呼

    • 0371-56266256
    • 15638801952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