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乡 >>美丽乡村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绝壁天路挂太行——这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详细内容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绝壁天路挂太行——这里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时间:2021-06-08        阅读

5月31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其中,辉县市太行深处的回龙村和郭亮洞入选第85条“山乡巨变·美在中原”精品线路。

pic_001.jpg

“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郭亮洞

眼下正是南太行旅游旺季,新乡万仙山景区的郭亮洞前游人如织,游客惊叹于太行山区人民“叫板”太行绝壁辟出天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郭亮洞位于太行红岩绝壁之上,海拔1700米,洞长1250米,蜿蜒在120多米高的绝壁上,被称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之一、“全球最奇特18条公路”之一。

pic_002.jpg

曾经的郭亮村,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这里的村民世代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出村的路,是在陡峭悬崖上开凿的石阶,称为“天梯”。“天梯”仅容一人通行,没有防护措施。

回忆起50年前的修路故事,时任郭亮村团支部书记的宋宝群对记者说:“修路前的郭亮村有四大难:一是娶媳妇难,外村的人没人愿意嫁进来;二是看病难,找个医生要跑到十里地外;三是购买日用品难;四是上学难。”

为了让子孙不再走“天梯”,1972年,郭亮村老支书申明信带领13名壮士,挥锤打钎,凿石开洞。“石头太硬,打钎时直冒火星,3天才打了1米多深。当时根本不敢想那么多,想着即便十年八年、哪怕二十年也要把路修通。”宋宝群说。

工程进行到最困难的第5个年头,辉县250多名教师自备干粮,与郭亮人一同鏖战,终使郭亮洞于1977年5月竣工通车。村民申河山说:“在党组织的大力支持下,党员干部群众苦战5年,打烂了4000多把铁锤,耗尽了12吨六棱钢钎,凿出了2.6万立方米石头。”郭亮村的命运从此改变,他们凿穿绝壁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太行山人。

pic_003.jpg

告别“老爷梯”回龙创奇迹

上世纪90年代,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人奋战3年,在高200余米的悬崖绝壁之上,凿开了一条长千余米的S形公路隧道,在崇山峻岭间修筑了一条长8公里、宽7米的盘山公路,成为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

曾经的回龙村,村民散居在大山里的17个自然村,进出大山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和一道陡险的“老爷梯”。村民生活“运输靠人背,磨面靠石碾,吃水靠肩挑,照明靠油灯”。

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回忆起当年修路的经历时,仍忍不住红了眼眶:“当年崖上的群众真难,没有路,有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城。”

1997年11月,张荣锁率领全村150多名党员、民兵来到山崖下,在石穴崖缝里搭起了帐篷。修路工地上的条件非常艰苦,群众就吃点盐水面条或野菜糊糊凑合,整月回不了家,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屈。

在打隧道时,他们用绳子把人吊在悬崖的半空中,一锤一锤地凿,一炮一炮地炸。2000年春,工程到了最紧要关头,资金却告了急。这时,张荣锁已经把熟人的钱都借遍了,把能贷款的单位都跑遍了,把做生意多年积攒的72万元存款也都填进去了,但还不够。最后,他又把自己的石材厂、小汽车和镇上的门面房统统廉价卖掉,所得的钱全部拿到了修路工地上。

群众看到支书为了修路不惜倾家荡产时都动容了,大家有钱的拿钱,有粮的拿粮,村里老人把养老钱都拿出来支持修路。就这样,回龙人党群一条心,400多人日夜奋战,经过3年多的苦干,硬是劈开9座山头,在千仞绝壁上筑起了8公里的挂壁盘山公路。

路通后,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共产党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红色精神,郭亮和回龙两个山村迅速成为热门旅游景区,每年专门到回龙村参观、学习红色文化的游客达2万多人次。

编辑: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杨绅

  • 电话直呼

    • 0371-56266256
    • 15638801952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