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鹤壁 >>聚焦三农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河南鹤壁-练就传统化妆白瓷烧制绝活儿 为鹤壁瓷添光彩
详细内容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河南鹤壁-练就传统化妆白瓷烧制绝活儿 为鹤壁瓷添光彩

时间:2021-05-20     作者:王玉姣【转载】

2e9c2542228e0e87a9b4bc9f2bba2f6.jpg

一堆泥土、一盆水、几支画笔、一盒釉料,精心捏制,层层打磨,再经烧制,一件精美的瓷器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张学昆的手中诞生了。

张学昆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鹤壁传统化妆白瓷烧制技艺第九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他回到鹤壁开办了鹤壁窑火实业有限公司,希望能更好地传承非遗技艺,让鹤壁窑瓷器成为一张亮丽名片!

放弃高薪工作回鹤壁“烧窑”

2021年5月17日,记者走进了张学昆的工作室,放眼望去,陈列架上摆满了釉质细腻、图案精美的瓷器。

说到和瓷器结缘,张学昆说,他的爷爷是烧瓷好手,自己从小就在爷爷的教导下捏出茶壶、茶碗等造型。后来,他在父亲的引导下学习美术知识,对素描、水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张学昆上大学时选择了陶瓷专业,这也为他后来从事陶瓷制作打下了坚实根基。

大学毕业时,张学昆被学校推荐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工作,工作环境和收入令同学们羡慕不已。可工作时间越长,他回鹤壁“烧窑”的想法就越强烈。原来,张学昆了解到,鹤壁窑始于晚唐,兴盛时河边瓷窑不计其数,可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鹤壁窑的辉煌文化因种种原因断代实在令人痛心。”张学昆说,复兴鹤壁窑辉煌的想法让他在2014年回到鹤壁。

“想将一种文化发扬光大,首先要想办法让老百姓接受它。”张学昆说,他在设计、烧制瓷器时多以鹤壁元素为主,制作餐茶酒具、瓶壶杯盏等瓷器。这样接地气、有本土特色的瓷器能让欣赏者共鸣,深受大家喜爱。

张学昆介绍新作品《鹤舞樱飞》 王玉姣 摄张学昆介绍新作品《鹤舞樱飞》 王玉姣 摄

练就“化妆”绝活儿为鹤壁瓷“美颜”

古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可见烧制瓷器的艰难程度。张学昆也是经历过多次失败才取得了成功,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从选料到烧制,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在工作室,张学昆一边手工拉坯一边介绍,烧制瓷器一般分为设计样稿、盘料、手工拉坯、配釉料、上釉雕刻、烧制等几大步骤,其间要运用釉装饰、彩装饰、胎装饰等20多种装饰技法,每一个环节都要心手合一,以手工拉坯为例,不仅要塑造完美的形态,还要打好浸釉的基底,稍有瑕疵就得重新制作。为了练好这项技艺,他在家里的阳台上准备了转台,空闲时就勤加练习。

记者注意到,张学昆的绝大多数作品具有体轻巧、色泽亮、润如玉等特点,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原来,烧制这类瓷器时需用到张学昆的“绝活儿”——传统化妆白瓷烧制技艺。

“所谓‘化妆’就是为瓷器上一层‘粉底’。”张学昆介绍,传统化妆白瓷烧制技艺是在灰褐色的胎坯上施化妆土,再罩上一层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成高雅的白瓷。这种技艺最早出现于西晋时期,隋唐时北方白瓷广泛采用此技艺。

“化妆土需精心调配,施的厚度也要根据不同的胎坯灵活调整,没有一定的标准,全凭经验。我也是在父辈的指导下,一点点地摸索出来的。”张学昆说。

创新助鹤壁瓷焕发生机

张学昆介绍,鹤壁窑的瓷器有70余种装饰技法,其主要有白刻白剔划、黑釉刻划黑剔划、色泥刻划花、红绿彩绘、青花彩绘,还有大写意的黑白花、铁绣花彩绘等,形成黑白分明的艺术特征,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在宋代,鹤壁窑的工匠采用毛笔绘画来装饰陶瓷,使得鹤壁窑瓷器的画面内容丰富鲜活,如花鸟鱼虫、人物山水、时事典故、诗词歌赋、戏曲故事等。

张学昆创作的作品更注重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多带有鹤壁元素且实用性很强。2018年,他的作品《七品芝麻官》获第二届中原文创之星大赛金奖;2019年,他的作品《白地黑绘缠枝牡丹梅瓶》获第六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

张学昆还创新烧制文房四宝、文具玩具等陶瓷制品。“最近烧制了《鹤舞樱飞》装饰盘,将仙鹤、樱花融入,再加上传统化妆白瓷烧制技艺,盘子显得大气、高雅,吸引不少客户批量定制。”张学昆介绍。

谈到对鹤壁窑文化的传承,张学昆说,公司已为上千名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带动众多农村劳动力就业。成立公司的目的就是弘扬鹤壁窑文化,他会一直努力下去。

编辑: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张艺

e86513dbce73fa755482f986f99745d.jpg

  • 电话直呼

    • 0371-56266256
    • 15638801952
  • 河南省乡村振兴网

seo seo